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男子健身跑步突发心脏骤停:避免运动时发生猝

来源:心脏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第一,控制好运动强度 说实话,这根本不是自律,而是自残! (新闻截图) 如果采取 高强度运动+间歇性休息 这种运动方式,所消耗到的脂肪比一直单纯运动要多。 近年来,健身也

第一,控制好运动强度

说实话,这根本不是自律,而是自残!

(新闻截图)

如果采取高强度运动+间歇性休息这种运动方式,所消耗到的脂肪比一直单纯运动要多。

近年来,健身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。


出现这种现象,务必马上停止运动

而这些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,皆都称为运动性猝死,无论是健康年轻人、运动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,都有可能成为猝死的对象。

因此,咱们在运动分配时需结合自己自身情况来安排每周3-5次,每次30-60分钟左右

近日,广东省深圳的30多岁的黄先生正在健身房跑步时,突发心脏骤停而重重摔倒在地,当时脸色发紫,情况危急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体重偏胖或者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讲,最好不要采取跳跃性较大的方式减肥,可能会磨损膝盖,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
对于重度肥胖,并且出现了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,跑步的速度应减半。

健身有风险!男子健身时心脏骤停摔倒在地

不妨可以在运动5分钟后停下进行一些原地踏步运动,或者是慢跑2~3分钟,然后继续运动。既能够减轻身体负担,还有着较好的减肥作用。

(新闻截图)

好在周围的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,随后附近社康服务中心医生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用AED对黄先生做电击除颤,并注射肾上腺素。

每周3个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对身心健康最为适宜。

而对于无氧运动,除了控制好心率之外,还需适当减少重量。

大家都利用自己空闲时间,午休、下班、周末......去健个身,酣畅淋漓,不仅能瘦身塑形,还能释放一天工作的压力。

若能将心率和运动搭配一致,不仅能够消耗掉体内大量的热量,并且还可以提升身体的代谢速度,能够将体内的脂肪快速燃烧,达到非常好的减肥瘦身功效。

若出现头晕、心慌、胸痛、气促、恶心、吞咽困难、浑身无力时,就说明你的运动强度已经让身体吃不消了,就得开始抗议了。

对于体重超标人群来讲,一旦速度过快或者强度过大,导致心脏的跳动速度加快,耗氧和耗血量就会增加,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现象,不但会使人出现心悸心慌等不适症状,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也会相对提高。

但若遇到一些对自己太狠的人,明知道自己已经很疲惫,但还是硬逼着自己在哼哧哼哧举铁。

目前,黄先生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转到普通病房。

在进行运动时,对于运动强度以及速度需要掌控。

近些年,关于运动猝死的新闻还真是屡见不鲜,无论是中学生长跑猝死,还是大学新生军训时猝死,又或者是城市马拉松选手猝死......


虽说运动性猝死看似说来就来,悄无声息,但并不意味着人家来之前就没有一些征兆。

若运动过少,可能无法达到消脂减肥,增强体质的作用,若运动过多,肌肉得不到恢复和休息,导致过度疲劳以及心理上的抗拒。

及时发现这些危险征兆,及时休息,才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最佳办法。

要知道,身体是最诚实的,一旦身体出现不适或者抵抗,该停止运动就得马上停止,可别太逞强。

第二,进行间歇性运动

第三,合理搭配运动时间

尤其是跑步,对于轻度肥胖且没有患上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讲,跑步的速度保持每小时6公里左右。

不少人认为,如果在运动过程当中停下来一段时间再进行,没有任何减肥效果,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

在运动时咱们需要做好哪些注意事项?

运动猝死,实际上并不罕见

文章来源:《心脏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zzz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0/1817.html



上一篇:研究显示: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心脏病
下一篇:如影随形的心脏健康管家,智能健康监测手环d

心脏杂志投稿 | 心脏杂志编辑部| 心脏杂志版面费 | 心脏杂志论文发表 | 心脏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心脏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